教育部公布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名單,本校有28件通過,名列全國私立醫學校院第一名
教育部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審查結果名單公布,高雄醫學大學今年度通過件數再度提升,共獲得28件計畫、通過率達72%,名列全國私立醫學校院第一名,全國百所大專校院第七名。
教育部自107年起補助個別教師執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高醫大教師通過計畫補助件數從107年度的16件、108年度的20件,今年再提升至28件,顯示高醫大教師在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與促進學生學習成效方面,非常用心,因而得到評審青睞獲得佳績。
高醫大重視教學品保,教師教學研究創新的能量豐沛,加上「教務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的行政資源投入,校方亦建立多項鼓勵和獎勵機制,支持與協助教師申請與執行教學實碊研究計畫,各項措施包括教師評鑑、升等之計分、計畫的獎補助、成立教師社群、校外專家計畫撰寫經驗傳授等,促進教師持續精進。
| 學門 | 系所 | 主持人 | 職稱 | 計畫名稱 | 
| 商業及管理 |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 魏春旺 | 副教授 | 大學生讀了沒?探討學生課前預習與學習行為分析對學習成果之影響 | 
| 商業及管理 |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 | 凌儀玲 | 教授 | 透過教學與場域實作接軌課程,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 
| 社會(含法政) |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 鄭夙芬 | 副教授 | 認知負荷觀點在社區工作教學設計之應用與成效探究 | 
| [專案]技術實作 | 職能治療學系 | 蔡宜蓉 | 助理教授 | 人機共舞-職能治療學生失智認知訓練暨機器人程式設計之跨域進化秘技 | 
| 教育 | 醫學系解剖學科 | 何宛怡 | 助理教授 | 骨學影片及線上自我練習對於學生學習解剖學的影響 | 
| 數理 | 醫藥暨應用化學系 | 林韋佑 | 助理教授 | 開發與重整化學實驗儀器分析課程單元 | 
| 通識(含體育) | 基礎科學教育中心 | 黃芷翎 | 助理教授 | 通識(含體育)課程導入科普實作之學習成效研究-以仿生材料為例 | 
| 數理 |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 饒若琪 | 副教授 | 結合數位影音教材及團隊導向學習提升電子電路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 
| 醫護 | 護理學系 | 余靜雲 | 助理教授 | 結合團隊導向學習法與個案教學法於精神科護理學課程之運用 | 
| 通識(含體育) |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 | 陳朝政 | 教授 | 大學民主課程教學的反思及成效評量 | 
| 醫護 |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 姚卿騰 | 助理教授 | 醫護學生的「老」問題:運用長者生命回顧代間互動學習融入長期照顧課程之教學實踐成效 | 
| 醫護 | 牙醫學系 | 陳丙何 | 副教授 | 實證口腔醫學之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應用-以安寧病房口腔照護介入為例 | 
| 醫護 | 醫學系外科學科 | 張博智 | 助理教授 | 以續浸式臨床模擬教學(CLEIMS)增進實習醫學生的臨床黏著 | 
| 醫護 | 護理學系 | 林淑媛 | 副教授 | 探討混成教學模式對發展大學生老人照護能力、溝通及團隊合作的成效 | 
| 醫護 | 醫學系解剖學科 | 李怡琛 | 副教授 | 跨領域創新動態細胞培養教學研究平台之典範教學與特色研究 | 
| 醫護 | 醫學系生理學科 | 蔡克勵 | 副教授 | 以行動學習與團隊導向學習促進酸鹼生理學教學之課程發展 | 
| 醫護 |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 蔡婉琪 | 副教授 | 辯論式教學法及問題導向學習法於提升外籍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 
| 醫護 | 職能治療學系 | 蘇韋列 | 講師 | 運用內容、好奇心和聯結等3C策略和結構化教科書閱讀小組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習慣 | 
| 醫護 | 醫學系精神學科 | 黃俊仁 | 副教授 | 翻轉教室:結合設計思考和學習金字塔理論對於醫學生「精神醫學實習」課程學習成效之影響 | 
| 醫護 | 職能治療學系 | 郭昶志 | 副教授 | 康奈爾筆記法於職能治療導論之教學成效初探 | 
| 醫護 | 護理學系 | 侯玟里 | 助理教授 | 建構與評量MaRIS教學模式融入「臨床護理技能課程」之創新教學實踐計畫 | 
| 醫護 | 藥學系 | 陳崇鈺 | 助理教授 | 精進多元教學模式提升藥學生專業認知 | 
| 醫護 | 職能治療學系 | 汪宜霈 | 教授 | 新穎職能治療實務課程開發與實作 | 
| 醫護 | 呼吸治療學系 | 陳秀玲 | 教授 | 以創新課程提升呼吸治療學系學生個案分析能力 | 
| 醫護 | 物理治療學系 | 廖麗君 | 副教授 | 融入業界經驗以提升物理治療學系學生對長照輔具專業服務認識與能力:以輔具資源中心場域體驗與實作之見習課程為例 | 
| 通識(含體育) |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 | 董力華 | 助理教授 | 溝通與領導力課程的行動研究 | 
| 通識(含體育) | 體育教學中心 | 莊宜達 | 副教授 | 從體育課學生的角度推動「精準運動課程」-以高雄醫學大學網球課為例 | 
| 通識(含體育) |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 | 姚惠忠 | 教授 | 醫療危機溝通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 | 
